老年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代谢特点及血清CRP表达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0-07-26 浏览次数:461次
作者:荣玉栋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干部科,天津 300192
【关键词】 血糖;代谢疾病;C反应蛋白
1997年,美国糖尿病(DM)学会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概念。最近美国DM协会又将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下限下调至5.6 mmol/L,导致其患病率较前明显上升。但切点下调后患病人群的代谢特点以及是否需要干预治疗尚缺少循证依据。本研究试图通过了解其代谢特点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为临床干预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国际诊疗中心2006年5~8月体检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和年龄分为老年IFG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1~76(平均68.60±5.62) 岁;非老年IFG组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1~57(平均49.49±5.85) 岁;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0(平均55.67±11.91)岁为对照组。IFG诊断标准按2003年美国DM协会糖尿病诊断与分型专家委员会诊断分型建议标准,即空腹血糖(FPG)在6.1~7.0 mmol/L之间,同时糖负荷后血糖(2 hPG)<7.8 mmol/L。全部受试者既往均无DM及心脑血管疾病史,排除急慢性感染、应激、肿瘤及其他免疫性疾病。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计算体重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做口服75 g OGTT,测FPG、2 h PG和高敏CRP(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正态分布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25%~75%)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2 结果
非老年IFG组和老年IFG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相比较,BMI、TC、TG、LDL-C、UA均明显增高;血清CR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者 (P<0.01,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相比较,TC、LDL-C、UA明显增高(P<0.01,P<0.05);血清CRP表达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各组的代谢指标(x±s)和血清CRP中位数(25%~75%)(略)
与对照组比较:1)P<0.01,2)P<0.05;与非老年IFG组比较:3)P<0.01,4)P<0.0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按照1997年美国DM协会诊断标准,IFG的DM年转化率为5.1%,IFG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具备代谢综合征(MS)的基础病理特征,且已具备MS相关指标〔1,2〕。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非老年组、老年组IFG人群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相比较,BMI、TC、TG、LDL-C、UA这些代谢指标明显增高,并且老年患者较非老年患者TC、LDL-C、UA增高更加严重,表明IFG人群代谢指标已明显高于正常人群,IFG人群具有MS的基本特征或倾向。IFG者作为DM的高发人群,本身为MS的一个组分,其伴随的MS指标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均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IFG诊断切点的下调,会使其患病的绝对人数和相对比例显著增加〔3,4〕,同时增加了IFG合并糖耐量低减的比例。已有研究证明IFG合并糖耐量低减人群DM的年转化率是单纯IFG人群的4倍〔2〕,因此老年和非老年患者针对与IFG并存的肥胖、高血压及高血脂进行合理膳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可减少DM及大血管病变。对代谢紊乱更加严重的老年患者尤其重要。
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最近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炎症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很重要作用,CRP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IFG阶段给与早期干预治疗是完全必要的。Pradhan等〔5〕在对27 628名健康人群进行了长达4年的随访研究中也发现,随访结束时发展成为2型DM者在随访初期血清CRP明显高于未发展成为DM者,因此认为CRP是2型DM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IFG组超敏CR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说明炎症过程在IFG阶段已经启动。针对IFG阶段已经出现的炎症反应,为开展预防DM的炎症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美国胆固醇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IFG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6〕。因此,从防治DM及大血管病变角度出发对IFG状态进行干预治疗亦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杜 群,石福彦,田改生.空腹血糖异常人群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状态的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6):333-6.
2 杜 群,石福彦,丁奇龙,等.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人群2 年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3):223-6.
3 石福彦,杜 群,刘玉英,等.包头钢铁公司职工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5):361-4.
4 王先令,陆菊明,潘长玉,等.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4):265-8.
5 Pradhan AD,Manson JE,Rifai N,et al.C-reactive protein,interleukin 6,and risk of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JAMA,2001;286:327-34.
6 Cleeman JT.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NCEP)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dults Treatment Panel Ⅲ)〔J〕.JAMA,2001;285:24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