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7-29 浏览次数:547次
作者:蒲兰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青海 西宁 810001
【关键词】 慢跑;Ⅱ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DM)是一种终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寻找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控制血糖具有深刻意义。2型糖尿病(T2DM)多在45岁以后中老年发生,以超重和肥胖者居多,起病缓慢,病情较轻,近年来探讨研究运动疗法是治疗T2DM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采用慢跑运动方式对80例中老年T2DM患者的餐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了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4年以来我科收住患者40例,根据WHO的标准确诊为 T2DM 〔1〕,年龄45~68岁,男35例,女5例,无1例患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并发症者,根据入院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BS),HbA1c、胰岛素水平,按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前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略)
1.2 方法
1.2.1 控制饮食
2组患者均未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患者采用单纯运动严格控制饮食,治疗时间6个月以上,饮食采用总量控制,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自身条件差异,活动情况来调节控制,保证每天碳水化合物供给,每日膳食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占55%~60%,蛋白质10%~15%,脂肪占20%~30%,并且每日三餐分配为早餐1/5,中餐2/5,晚餐2/5的日膳食供给,可以进行等量交换。
1.2.2 实验组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不同运动方案,包括运动频率、时间、强度及运动量。运动时间,在午餐和晚餐后30 min进行2次慢跑运动30~60 min。运动频率:运动时要全身放松,速度根据年龄,体力调节,控制在持续运动30 min以上心率在100 次/min以内为宜。对照组在午餐后进行午睡,晚餐后看电视,2组患者连续观察3个月,在实验前后一律采用静脉抽血测定FBS、PBS、HbA1c。
1.3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慢跑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FBS、PBS和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9.386、0.755、10.578,均P<0.001),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t值分别为-0.673、-1.066、0.359,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FBS、PBS和HbA1c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减低(t值分别为-2.909、-3.105、-2.99,均P<0.01)。慢跑运动对T2DM患者的FBS、PBS和HbA1c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见表2。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FBS、PBS、HbA1c的比较(略)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长期坚持慢跑运动的中老年T2DM患者,经3个月受试,前后对比FBS、PBS、HbA1c都有明显下降,主要因为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以缓解患者由于焦虑,心理压力等紧张所致的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2〕,初、中期T2DM患者往往超重或肥胖,肥胖的DM患者其脂肪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减少且敏感性降低,适当有规律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脂肪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慢跑运动是一种简单、易行、易为中老年人接受和普及的治疗方法,对于老年T2DM患者能起到降低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目的。
实验前向患者做好DM的知识宣教,交代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的有关注意事项,尤其是做好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正确掌握运动疗法及坚持到底这一点很重要,不恰当的运动治疗及不注意运动前后的护理,可给DM患者带来不利影响〔3〕。因为血糖出现高峰期在餐后0.5~1 h,故这个时间运动能使血糖高峰压低,同时不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强,美国DM协会推荐运动的强度可以作为指标,应控制在该年龄达到最高心率的60%~80%〔4〕。慢跑前进行5~10 min热身和放松运动,老年患者运动时最好有人陪同,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运动场所宜选择宽敞、舒适、空气新鲜离家或医院近的地方,运动强度要逐渐增大,避免运动负荷剧增引起肌肉关节等损伤,运动结束时,运动量逐渐减少,不宜突然停止,运动时衣着需宽松,保暖避免感冒,嘱患者坚持运动,持之以恒,不能间断。运动时随身携带少量食品,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出现。总之,我们对40例T2DM患者的实验证明,慢跑治疗T2DM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实惠,疗效显著,易被广大中老年患者接纳的方法,它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9-10.
2 廖小萍,陈 红,姚正元,等.糖尿病教育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28.
3 王大海,施耀方.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8):445.
4 刘晓明,刘 宏,张秀丽.糖尿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