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受损发生冠心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发表时间:2010-06-29 浏览次数:544次
作者:周丽程 郑杨 赵王君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空腹血糖受损(IFG)是否为冠心病(CHD)的危险因素;IFG切点下调后,其与CH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该院收治的392例患者临床资料,由介入专科医生统一阅读研究对象的冠脉造影光盘,并按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按不同空腹血糖(FPG)分组,对CHD组和非CHD组9种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IFG:OR值为2.625(95% CI 1.314~5.243,P=0.006);新增IFG:即5.6 mmol/L≤FPG<6.1 mmol/L OR值为1.066(95%CI 1.033~1.101,P<0.001)。结论 IFG是CHD危险因素;新增IFG相对于FPG<5.6 mmol/L,是发生CHD的相对危险段,故将FPG控制在5.6 mmol/L以下更安全。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冠心病;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空腹血糖受损(IFG)即6.1 mmol/L≤空腹血糖(FPG)<7.0 mmol/L,糖耐量正常,是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高血糖状态。2003年11月美国糖尿病协会将IFG切点下移至5.6 mmol/L,但暂未被全世界认可。糖尿病是冠心病(CHD)危险因素,那么,IFG是否为CHD危险因素?IFG切点下调后与CHD关系如何?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一直无统一结论,本研究以经冠脉造影的39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HD 9种主要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排除其他危险因素影响,明确IFG是否为CHD危险因素,及IFG切点下调后与CHD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以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92例高度怀疑CHD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排除:①患急性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者。②患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或近期(6个月内)使用类固醇类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药物者。③患严重心、脑、肝、肾合并症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④患急慢性肝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大于等于正常上限1.5倍者。⑤患恶性肿瘤或正在接受化疗药物者。⑥酗酒、药物或毒品依赖者(海洛因、可卡因、阿托品等)。⑦妊娠或近期(6个月内)接受妊娠终止术者。
1.2 方法
入院后采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平素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BMI);空腹8~14 h后检测FPG、餐后2 h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肝功、肾功。由心内科医师操作,按Judkin技术行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送入导管,分别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常规取左前斜30°、右前斜45°及头脚轴状位投影,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支数及严重程度。由介入专科医生统一阅读研究对象的冠脉造影光盘,并按Gensini评分系统〔1〕对冠状动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1.2.1 冠脉病变程度评估标准
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冠状动脉管腔狭窄≤25%记1分,26%~50%记2分,51%~75%记4分,76%~90%记8分,91%~99%记16分,100%记32分;捇同节段冠状动脉评分系数按Gensini标准,每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最终积分为各分支积分之和,积分≥4分,定义为CHD。
1.2.2 其他危险因素定义
①血脂异常:TC≥5.2 mmol/L、TG≥1.70 mmol/L、HDLC≤1.04 mmol/L、LDLC≥3.12 mmol/L或ApoA>0.33 mmol/L。② 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后非同日两次测血压均≥140/90 mmHg。③BMI超标:BMI≥24 kg/m2。④ 吸烟:吸烟史≥1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行t检验。对发生CHD的主要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10 进入方程,计算比值比(OR)值,并对CHD概率模型进行回顾性验证。
2 结 果
2.1 发生CHD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首先对整体研究对象发生CHD的9种主要危险因素(年龄、性别、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史、血脂异常、FPG、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差异有统计学的有糖尿病史、吸烟、高血压、年龄、BMI、FPG(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6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P<0.1进入方程,其中FPG、吸烟、年龄、BMI超标、高血压5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其中FPG的OR值1.441(95% CI 1.174~1.770,P=0.001)。用回归方程对383例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验证,验证是否发生CHD的总正确率为74.9%,该方程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34.0%。
2.2 FPG<7.0 mmol/L者发生CHD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2.2.1 发生CH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对FPG<7.0 mmol/L的患者进行多次单因素分析。具体方法:将FPG设多个切点,如5.0,即将5.0 mmol/L≤FPG<7.0 mmol/L及CHD其他主要危险因素(吸烟、BMI、血脂异常、高血压、性别、年龄、餐后2 h血糖)共同设为CHD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5.0 mmol/L≤FPG<7.0 mmol/L不是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如此依次再以5.1、5.2……作为切点,与CHD其他主要危险因素共同设为CHD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当以6.1作为切点时有意义。即在FPG<7.0 mmol/L的患者中,对发生CHD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吸烟、高血压、年龄、BMI、6.1 mmol/L≤FPG<7.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1。表1 FPG<7.0 mmol/L者发生CH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略)
2.2.2 发生CHD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5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中吸烟、年龄、6.1 mmol/L≤FPG <7.0 mmol/L 3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各参数如表2,其对CHD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吸烟、6.1 mmol/L≤FPG<7.0 mmol/L、年龄,其OR值分别为2.714、2.625、1.074。表2 FPG<7.0 mmol/L者发生CHD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略)
2.2.3 发生CHD概率模型的回顾性验证
用回归方程对282例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验证,验证是否发生CHD的总正确率为71.3%,该方程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41%,结果见表3。表3 发生CHD概率模型的回顾性验证结果(略)
2.3 FPG<6.1 mmol/L者发生CHD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2.3.1 发生CH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继续对FPG<6.1 mmol/L者进行多次单因素分析,方法如上,将FPG设多个切点,如5.0,即将5.0 mmol/L≤FPG<6.1 mmol/L及CHD其他主要危险因素共同设为CHD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如此,再以5.1、5.2等作为切点,进行统计,发现当以5.6作为切点时有意义。即在FPG<6.1 mmol/L的患者中,对发生CHD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5.6 mmol/L≤FPG<6.1 mmol/L、吸烟、高血压、年龄、BMI有统计学意义,如表4。表4 FPG<6.1 mmol/L者CHD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略)
2.3.2 发生CHD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①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5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中高血压、吸烟、年龄、5.6 mmol/L≤FPG<6.1 mmol/L 4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各参数如表5,对CHD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高血压、年龄、吸烟、5.6 mmol/L≤FPG<6.1 mmol/L,其OR值依次为4.418、2.780、1.772、1.066。②用回归方程对238例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验证,验证是否发生CHD的总正确率为71.4%,该方程的敏感性为84.9%,特异性为47.7%。表5 FPG<6.1 mmol/L者CHD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略)
3 讨 论
IFG与CHD关系如何,其是否为CHD危险因素?研究〔2〕并未发现单纯IFG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Blake等〔3〕提出即使其标准下调至5.6 mmol/L,IFG仍然不是CHD的风险因子,Tai等〔4〕和Nakagami等〔5〕研究结果与该观点一致。周北凡等〔6〕认为:IFG对于CHD发病的相对危险虽然比正常血糖者有所增高,但未达统计学意义。
而2001年公布的《美国胆固醇防治指南》中则明确指出IFG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7〕。Anderson等研究〔8〕亦报道:IFG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使得冠状动脉、颈动脉以及外周动脉的粥样硬化表现更明显,从而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Levitzky等〔9〕进行了17年的前瞻性研究后,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女性两种IFG定义都与发生CHD危险增加有关,并且6.1 mmol/L≤FPG<7.0 mmol/L与糖尿病发生CHD的危险相似。而男性应用两个定义都未发现与短期发生CHD或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有关。
怎样才能科学的判断,IFG是否为CHD危险因素,本研究做了如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第1次,对研究对象整体发生CHD的9种主要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排除其他混杂因素,FPG是CHD危险因素,OR值为1.441(95% CI 1.174~1.770,P=0.001)。
第2次在FPG<7.0 mmol/L的患者中进行发生CH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寻找FPG有意义切点时,逐一设点,假设其为危险因素,依次进行单因素分析,筛出6.1,将筛出的6.1 mmol/L≤FPG<7.0 mmol/L与其他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如表2,发现6.1 mmol/L≤FPG<7.0 mmol/L OR值为2.625,故排除其他混杂因素,IFG为CHD危险因素。这与近期公布的《美国胆固醇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的IFG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0〕观点一致。在寻找FPG有意义的切点时,其中逐点假设,依次进行单因素分析、筛出切点的方法科学、严谨,未遗漏或错过真实切点;另外该研究多元回归分析中,囊括CHD9种主要危险因素,与其他研究相比CHD危险因素更全面,故统计结果更可靠。
是否低于6.1 mmol/L的所有FPG水平,同样对冠脉形成无促进作用,在这部分人群中,我们按如上方法再进行逐点假设、依次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表4~5提示:排除其他混杂因素,在FPG<6.1 mmol/L的患者中新增IFG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OR为1.066。因在FPG<7.0 mmol/L患者中进行CHD危险因素的筛选,未筛出5.6 mmol/L≤FPG<6.1 mmol/L段,故新增IFG不能称为CHD危险因素,但与FPG<5.6 mmol/L患者相比,其发生CHD的危险性更大,可称其为发生CHD的相对危险段。这一结论目前尚无人报道。
综上三次回归分析,前两次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IFG是CHD危险因素,结合第3次多元回归分析,在FPG<6.1 mmol/L患者中,新增IFG(5.6 mmol/L≤FPG<6.1 mmol/L),其虽不是CHD危险因素(未达统计学意义),但与FPG<5.6 mmol/L相比发生CHD几率大(有统计学意义),可称其为发生CHD的相对危险段,故将FPG控制在5.6 mmol/L以下对防止CHD的发生、发展更安全。
【参考文献】
1 Gensini GG.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 J Cardiol,1983;51(5):606.
2 The DECODE Study Group. The European Diabetes Epidemiology Group. Glucose toleranc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comparison of fasting and 2hour diagnostic criteria〔J〕.Arch Intern Med,2001;161:397404.
3 Blake DR,Meigs JB,Muller DC,et al.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but not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results from the Baltimore Longitudinal Studyon Aging〔J〕.Diabetes,2004;53(8):2095100.
4 Tai ES,Goh SY,Lee JJ,et al.Lowering the criterion for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mpact on diseas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risk of diabetes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J〕.Diabetes Care,2004;27:172834.
5 Nakagami T,DECODE Study Group.Hyperglycaemia and 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 and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five populations of Asian origin〔J〕.Diabetologia,2004;47:38594.
6 周北凡,小 清,阳 丰,等.中国中年人群糖尿病和FPG异常对心血管病发病的预测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3):22630.
7 Cleeman JT.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dults Treatment Panel Ⅲ)〔J〕.JAMA,2001;285:248697.
8 Anderson RE,Klerdal K,Ivert T,et al.Areeven impaired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preopera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after CABG surgery〔J〕?Eur Heart J,2005;26(15):15138.
9 Levitzky YS,Pencina MJ,D′Agostino RB.Impact of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8;51(3):26470.
10 张 波,王金平,杨文英,等.IFG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