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2号治疗IgA肾病26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3-08 浏览次数:684次
作者:孙元莹, 郭茂松, 赵新广, 王暴魁, 张琪 作者单位: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摘要】 目的探讨肾炎2号对Ig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IgA肾病慢性迁延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6例和对照组(B组)20例。B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肾炎2号,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症状,体征、蛋白尿、血尿、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31%,B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肾炎2号治疗IgA肾病,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
【关键词】 IgA肾病; 肾炎2号
IgA肾病是指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大量的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一种原发肾小球疾病。50%~60%患者表现为顽固肉眼或镜下血尿,我国为该病高发区。近十多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危害性在于自身的隐匿性恶化和急性期过后的潜在活动性,在确诊的5~25年内20%~40%患者逐步恶化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本病为自身免疫病,西医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清除,避免肾功能不全发生。肾炎2号是导师张琪教授验方,在黑龙江省全国中医肾病中心被大量应用,治疗IgA肾病效果满意。现将部分病例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200107~200506黑龙江省全国中医肾病中心住院及门诊病人。全部病例均做肾活检、经光镜、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标检查,确定为IgA肾病[2],同时排除高血压病、系统红斑狼疮、紫癜肾、肝硬化以及其他疾病继发的IgA肾病。全部患者均有顽固肉眼或镜下血尿,肾活检显示系膜区有弥漫的IgA和C3(补体C3)沉积,或伴有IgG,IgM沉积。将4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6例,对照组(B组)20例。A组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5~49岁,平均年龄(31.2±8.5)岁;平均病程(15.4±6.7)个月;按肾组织病理分级[3],Ⅱ级7例,Ⅲ级16例,Ⅳ级2例,Ⅴ级1例;临床表现单纯血尿11例,血尿伴有蛋白尿15例,IgA升高17例;免疫病例分型,IgA型10例,IgAG型11例,IgAM型3例,IgAGM型2例。B组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6~48岁,平均年龄(30.4±9.3)岁,平均病程(14.7±6.9)个月;病理分级,Ⅱ级5例,Ⅲ级13例,Ⅳ级1例,Ⅴ级1例;临床表现单纯血尿8例,血尿伴有蛋白尿12例,IgA升高13例;免疫病例分型,IgA型8例,IgAG型9例,IgAM型2例,IgAGM型1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并发症轻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齐同性好,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组口服肾炎2号胶囊,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制剂室生产。主要成分为何首乌、旱连草、女贞子、白花蛇舌草、蒲黄、三七、茜草等。上述药物经水提,醇沉,浓缩,干燥后装入胶囊,每粒为0.25 g,相当于生药2.5 g,3次/d,2~10粒/次。B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5~20 mg,3次/d,潘生丁10~50 mg,3次/d;以上治疗均根据不同病人调整剂量。两组病人治疗期间均卧床休息,病情严重者加用盐皮质激素,合并其他泌尿系统以外的疾病,按常规处置。疗程为6个月,治疗期间尽量不用其他药物。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情况,按照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标准积分[3]。①血尿:红细胞≥3个/HP,但<(+),或尿沉渣红细胞记数<5×107者,计3分;红细胞(+~++)、或尿沉渣红细胞记数(5~20)×107者,计6分;红细胞≥(+++),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0×107者,计9分。②24 h尿蛋白定量:<0.5 g者,计3分;0.5~1.0 g,计6分。③疲倦乏力;偶感疲劳,程度较轻,计3分;一般活动即感乏力,间歇出现,计6分;休息状态亦感神疲乏力,持续出现,计9分。④舌象:舌边尖红,计3分;舌质鲜红或红绛,计6分;舌质暗红有淤点、淤斑、计9分。⑤有尿道灼热感,计2分,无计0分。⑥易感冒者计2分,无则0分。
1.3.2 观察治疗前后红细胞记数,24 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
1.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有关标准制定。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镜下血尿消失,尿蛋白转为阴性,或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为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40%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69%,尿常规红细胞减少<40%为有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样本均数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样本比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与B组相比较,△P<0.05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比较(略)
与B组相比较,△P<0.05;▲P<0.01
2.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尿及蛋白尿变化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尿及蛋白尿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疗前比较,△P<0.01差异极显著;与B组疗后比较,▲P<0.05,差异显著
2.4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肾功能及免疫球蛋白变化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肾功能及免疫球蛋白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疗前比较,△P<0.05差异显著;与B组疗后比较,▲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本病以反复发作肉眼或镜下血尿,伴有轻度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尿血、腰痛、虚劳等范畴[4,5]。经过大量实践,笔者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湿热邪入侵,损伤脉络所致。邪气的性质、数量,正气的盛衰情况决定了各种证候。概括地讲,阴虚内热、脾肾气虚为本,邪毒阻滞为标,本虚标实,其中湿热毒邪最易化燥伤阴耗气,阴虚内热、脾肾气虚贯穿于本病中后期。再者,本病迁延,久病入络,血脉淤阻,血不循经,尿血进一步加重,淤血阻滞为本病又一常见证候。另外,求治于中医的IgA肾病患者,多为西医治疗无效者,基本上都处于病程中后期,机体阴阳平衡已被打乱,变证丛生,多表现为阴虚内热、肾气不足、脾不统血、淤血阻滞、气阴两虚、三焦气滞、湿热互结等,几者之间交互为患。 张教授治疗本病时强调补益肝肾以治本,止血、化淤、凉血、补血以治标,其中何首乌补益肝肾、滋阴养血,且不寒、不燥、不腻,同时具有收涩之性,恰中病机,是为君药;旱连草、女贞子补益肝肾,凉血止血,同时女贞子清热解毒,标本兼治,共为臣药;三七化淤止血,活血定痛;茜草、蒲黄凉血止血,同时蒲黄又能活血化淤,茜草既能清血中之热,又能清血中之淤;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缓解症状,同时导邪热从小便出,共为佐使之药。诸药相伍,标本同治,共奏补益肝肾、止血养血、化淤凉血之功。实践证明,效果理想。研究药理证明,何首乌能够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旱莲草具有止血、抗菌、调节免疫三重作用;女贞子能显著增加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白花蛇舌草能够促进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从而抗炎、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三七具有促凝和抗凝双向调节的作用[6];茜草、蒲黄具有良好的止血、抗炎、抑菌作用。 目前针对防止肾小球增生、硬化、萎缩的中药筛选,无疑对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此种疾病的疗效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7]。大量临床观察表明,针对某一指标或某一病理现象,大量堆砌多种药物,不仅大多无效,而且常常加重病情[8,9]。对此,张教授根据长期多年大量临床实践指出,这种情况大多是脱离了辨证论治,片面强调现代药理辨病治疗而造成的。有效解决这一误区的最佳方法是,将辨病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目的。同时经过大量观察,张教授发现IgA肾病临床症状、病理分型和中医辨证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一般地说气阴两虚患者,大多以持续的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肝肾阴虚型患者则以顽固的镜下血尿为主。在病理变化方面,气阴两虚型的肾间质、小管损害一般要明显严重于肝肾阴虚型。 本研究表明,肾炎2号能显著改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为纯中药制剂,无任何毒副作用,故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洪钦国,罗月中.重视IgA肾病的中医研究[J].新中医,2002,34(9):3.
[2] 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08.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1.
[4] 聂莉芳,于大君,王红霞,等.益气滋肾冲剂治疗I gA肾病10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2,43(11):843.
[5] 孙虎生.三碳益肾汤治疗IgA肾病4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1):61.
[6] 甄小芳,卢 燕, 远.保肾合剂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3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4,45(3):198.
[7] 陈香美,谢院生.重视延缓IgA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中华肾病杂志,2004,20(4):235.
[8] 卢巧珍.中医辨证治疗单纯血尿性IgA肾病43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7):688.
[9] 郑平东.IgA肾病辨证论治经验与体会[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