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肝功能异常7例
发表时间:2010-04-23 浏览次数:610次
作者:刘丽群,王嘉会 作者单位: 435001 湖北黄石,黄石市一医院
【关键词】 糖尿病
自2002~2005年笔者观察到7例由糖尿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患者,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急性感染、创伤和各种应急情况下出现的暂时血糖增高。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42~67岁。初次发现糖尿病3例,既往有糖尿病史4例;病程2~8年,其中用消渴丸治疗1例,二甲双胍1例,达美康2例。7例中有“三多一少”症状2例,腹胀、食欲不振2例,肝区隐痛1例,全部病例均有明显乏力,肝掌(+)1例,肝肿大在右肋下2cm可触及2例,并有轻压痛。1例患者脾脏在左肋下1cm可触及。实验室检查:晨尿尿糖阳性6例,尿酮体阳性3例;大便未发现寄生虫虫卵;空腹血糖8.5~30.1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13.4%;7例均有肝功能异常,ALT 96~230u/L,2例血清胆红素略高于正常,3例血浆蛋白下降为32~28g/L,其中1例A/G倒置。4例患者甲、乙、丙肝病毒血清标志均阴性。3例抗HBe、抗HBc阳性,但HBV DNA阴性。血甘油三酯升高3例,为2.4~4.7mmol/L;1例病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透明质酸高于正常;B超示3例病人有弥漫性肝脏光点回声增强,1例脾厚4.6cm,7例病人均无肝内占位性病变。其中3例因发现肝功能异常在当地不适当的应用用含糖液行“护肝”治疗5~7天,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是糖尿病。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在20mmol/L以下者于餐前皮下注射,空腹血糖在20mmol/L以上者,首先静脉滴注胰岛素,待血糖降至20mmol/L以下后改皮下注射,使空腹血糖逐渐稳定在7.8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在10mmol/L以下,达到较好的控制标准[1]。不用其他护肝药。每2周查1次肝功能。随着血糖下降,肝功能逐渐好转。
2 结果
2周后,2例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于4周后恢复正常,1例于6周后恢复正常。2例肝大并有压痛者肝缩小至右肋下1cm,压痛消失。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调节血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而长期糖代谢紊乱也会引起肝功能和组织学的病变。糖尿病性肝病已有报道。其诊断标准:(1)确诊为糖尿病;(2)有肝功能损害或肝肿大;(3)排除其他肝病,如甲、乙、丙、丁等各型肝炎,酒精肝、肝占位病变、寄生虫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病;(4)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短期内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迅速缩小[2]。本组病例有糖尿病和肝功能损害,并可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用胰岛素2~6周后,肝功能随着血糖控制而逐渐恢复正常。故可诊断为糖尿病性肝病。肝细胞核内糖原空洞是糖尿病性肝病最具特征性的改变[3],糖尿病还可引起脂类代谢障碍。肝肿大原因与肝糖原及脂肪沉积有关[3]。此与其他肝炎组织等病变不同,本组2例肝肿大患者没有用护肝药,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肝大明显好转,与文献报道一致[2]。其原因考虑与胰岛素纠正了糖代谢及脂肪代谢紊乱,使肝脏糖原及脂肪沉积减少有关。
本组仅2例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余病例症状不典型,并且2例有食欲不振症状,示糖尿病合并肝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因而有3例开始误诊为其他肝炎,而不适当的应用了含葡萄糖液体行“护肝”治疗,并且由于常用的护肝降酶药强力宁、甘草酸二铵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而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对糖尿病患者不利。由于糖尿病发病率高,因此对于40岁以上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查血糖以排除糖尿病。
本组1例患者脾大,并且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高于正常,白/球倒置,似提示糖尿病性肝病有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的趋向,其确切关系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68.
2 吕以培,冼苏,李舒敏,等.糖尿病性肝病12例临床分析.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5):31.
3 秦映芬,冼苏,韦敏怡,等.糖尿患者肝脏超微结构研究.临床肝胆病杂志,2000,16(4):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