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0-03-08  浏览次数:610次

作者:余鹏飞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怀化新院病理科,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常规对3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筛选出微小癌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特点。结果 300例患者共检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6例,检出率为5.3%,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状(透明)细胞核、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纤维性间质反应或砂粒体。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为乳头状癌变型的特殊表现,常与其它良性疾病伴发,需在外检时细致、系统地多取材,仔细阅片,以免造成漏诊,引起医疗纠纷。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甲状腺肿瘤 病理特征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是乳头状癌最常见的一种亚型,由于癌灶小,病灶隐匿,无症状,术前常常难于发现,通常于良性甲状腺疾病切除标本外检中偶然发现。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手术切除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300例,共检出16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现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中,男性5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为1∶2.2;年龄最小24岁,最大70岁,平均47岁。临床手术以甲状腺瘤为最多9例(56.25%),其次为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38.5%),甲亢1例(6.25%)。彩超3例发现细小点状强回声。    2.方法      标本取材时在上、下极间依次连续间隔0.5 cm,常规行书页状切开,每侧甲状腺取材8~12块,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每片厚约2~3 μm,HE染色,显微镜常规观察。    结    果        1.巨检      大多数肿块呈结节状、圆形或星形,有或无包膜,少数为局部硬化结节和多个结节,常浸润甲状腺实质内,有不同程度纤维化,有的似纤维疤痕样。切面呈灰白、灰黄色,细颗粒状、粗糙状外观;质实,边界不清,部分有砂粒感。肿块直径最小为0.2 cm,最大为0.9 cm,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个病灶。    2.镜检      镜下呈典型的乳头状癌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瘤组织为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乳头和细胞构成的滤泡,乳头细长或短钝,长者有复杂的分支,乳头多数为2~3级或多级分支乳头,细胞分化好。16例均核空呈毛玻璃样改变(图1);13例核重叠呈核沟(图2);7例核内可见粉染包涵体(图3);3例可见核分裂象(图4),全部病例均有纤维间质反应;有3例浸润或浸透包膜;3例出现砂粒体,分布在乳头间质及癌组织的纤维间质内,砂粒体呈圆形或同心圆结构,直径在12~42 μm,HE染色呈深蓝或黑色;未发现血管内癌栓。

  图1  -  图4  略

  讨    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是乳头状癌中的一种亚型,肿瘤直径≤1 cm,多发生于原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基础上,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很少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良好[1~3]。本组16例均未见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确诊后均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根治术,未作其它治疗,预后较好。由于肿瘤较小,有的部位较深,临床触诊未触及,需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部分检出,高性能B超对伴有砂粒体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检出效果好[2,4]。本组3例伴有砂粒体均检出,过小和不伴有砂粒体的仍检不出,靠病理活检确诊。有文献报道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在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检出率为3%~24%[4]。本组300例中检出16例,检出率仅为5.3%,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2.2,女性由于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较大,容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发生,与性激素水平有一定关系[5]。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有以下几个病理特征:①突向滤泡腔或囊腔的乳头状突起。乳头可细长或短钝,长者有复杂的分支,乳头为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乳头,可多可少,大多伴发滤泡状成分,仅少数乳头状癌全为乳头状结构。乳头表面核增大,呈杆状,卵圆或圆形,单层或重叠成复层癌性上皮,细胞异型,排列紊乱,极性消失,但核分裂较少。②毛玻璃状核、核沟及核内包涵体。绝大多数乳头状微小癌可见毛玻璃状核,Rosai等认为凡具有毛玻璃状核均可诊断乳头状癌,不再强调乳头结构,但也有人认为毛玻璃状核虽在乳头状癌中比较突出,但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也能见到灶性区域的毛玻璃状核[4]。半数以上有核沟,仅有少数有核内包涵体,大多呈粉染圆球形包涵体。③间质纤维化[6]。肿瘤内或肿瘤旁间质明显纤维化,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突出特点,也是它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较明显的区别。癌组织在其中呈插入式或浸润性生长,垂直切断胶原,乳头增生活跃,组织结构或细胞形态有一定的异型性,核分裂象较少。有时在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纤维化时,一些滤泡上皮细胞可发生退行性变,核大深染,且不规则,核的结构不清,但生长方式为推进式生长,不要误诊为癌。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病理诊断一般较容易,与乳头状癌一样,肿瘤组织中可见乳头结构,即使很小的乳头成分或纯粹滤泡结构,瘤细胞呈群集特征,毛玻璃样核及核沟,都可诊断为乳头状癌[6,7]。但由于与其他良性甲状腺疾病伴发,往往容易忽视和漏诊,因此,病理医师对甲状腺标本取材应仔细观察,常规行书页状取材,多取材,连续切片,细致阅片,可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检出率,减少误诊和避免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周 宏,倪耀忠,罗定存,等.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诊治分析(附78例报告)[J].临床医学,2005,25(6):45-46.

  [2]程章林,王本一.甲状腺微小癌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06,1(8):474-475.

  [3]徐雅男,王家东.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33(7):517-519.

  [4]冯向东,李 军,张亚静.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3):146-147.

  [5]肖仲贤,于 杰,李留峥,等.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6例临床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7,7(1):35-36.

  [6]任艳彩,夏素琴,胡 秀.6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6):29-30.

  [7]张 雄.甲状腺隐性癌病理诊断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 :5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